
实施药品GMP极大地改进了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缩短了我国制药业与国外的差距,促进了制药业的发展,提高了药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水平,也使我们这支迅速发展壮大的监管队伍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资金支持上,药厂通过申请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获得了2400万元的资金。同时,哈慈集团计划投入3500万元,显示出对项目的大力支持。到2002年底,哈慈集团已投入了1900万元,显示出其对项目进度的积极跟进。
原料厂是专门生产原料药的,只供应制药厂或化工厂,不能做制剂。制剂厂则是生产终端产品的,比如针剂、片剂、丸剂等,是直接供应给医院或药店的。国外的药厂不多,很注重品牌,质量控制相当严格。国内药厂很多,存在无序竞争现象,产品质量亦不高,低限投料、以劣充好等问题屡禁不止。
年,医药工业占GDP的比重是2%,2005年为4%,十年翻了一番,工业销售收入以平均15%的速度递增,达到3000亿元,但利润逐年下滑,目前国内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近2/3面临着生存危机。医药生产利润率降到了5%,商业利润降到千分之五。
1、美国GMP认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那时,医药用品尚不规范,人们依赖于流动药品展,如神奇的万能药来治疗各种疾病。然而,这种状况在一系列事件后发生了重大变革。三十年代,1933年的美国恐怖之室展览会揭示了1906年法案的不足,展出的危险产品包括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医疗设备和化妆品。
2、GMP,全称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是由美国坦普尔大学的六位教授在20世纪60-70年代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起初,它是欧美发达国家制药行业的法定要求,通过法令形式强制实施。中国自1988年开始引入并推广GMP标准,后在1992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以适应国内需求。
3、年,美国FDA首次发布GMP,这成为全球首个GMP标准,由坦普尔大学6位教授编订,起初仅作为内部参考。反应停灾难促使美国国会将其转化为法律,对药品生产中的GMP执行进行强制,1969年,WHO建议各国采纳GMP,出口药品必须符合GMP要求,GMP制度已在全球广泛实行。
4、八十年代,FDA开始出版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对于理解目前GMP规则起了很大作用。其中之一就是1983年出版的《药品处理过程中计算机系统的检查指南》,对计算机的功能做出了早期的展望,可能已标志着计算机认证的开始。1989年,著名的《过程认证中的总原则指导方针》概括了目前我们对药品和设备的过程认证的思考与期望。
5、近年来,我国实施了GMP认证制度,成立了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该委员会章程第六条规定由药品监督、管理、检验、生产、经营、科研和使用等部门的专家组成,代表国家实施GMP认证。 认证目前分为三种,即企业认证、车间认证和产品认证。很多尚未投产的企业一般都是进行企业认证,在正式投产后,再进行产品认证和车间认证。
1、GMP的六大系统,即质量系统(Quality)、实验室系统(LaboratoryControl)生产系统(Production)、物料系统(Materials)、设施及设备系统(FacilitiesandEquipment)、包装和标签系统(PackagingandLabeling)。
2、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保证系统,监控整个生产过程,确保GMP的遵守,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实验室控制体系:对所有生产过程中的试验和检验进行控制,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请注意,GMP的具体要求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而异,但上述六大系统是GMP的基本组成部分。
3、涵盖范围不同。内容不同,gmp质量五大要素,即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环境,而gam六大系统为质量系统、设施与设备系统、物料系统、生产系统、包装与标签系统、实验室控制系统。涵盖范围不同,gmp质量五大要素涵盖范围是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环境,而六大系统的涵盖范围只有生产过程中的系统。
4、FE LIMS制药行业质量管理系统,是珠海飞企软件有限公司根据新版GMP规划来设计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把实验室、生产车间、仓库、质管部门、中高层管理领导及相关的部门连接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业务监督平台,规范质量监管流程,实现质量可控。
5、检查对象是:①人;②生产环境;③制剂生产的全过程。人是实行GMP管理的软件,也是关键管理对象,而物是GMP管理的硬件,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GMP的三大要素是:①人为产生的错误减小到最低;②防止对医药品的污染和低质量医药品的产生;③保证产品高质量的系统设计。
6、GMP体系起源、发展及现状 20世纪以来,人类发明了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药品,如阿司匹林、青霉素、胰岛素等,然而同时由于对药物的认识不充分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50-60年代发生的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建立药品监督法的重要意义。
在药品生产企业推行GMP已经是国际惯例。 中美GMP侧重点不同尽管国内GMP规范和美国GMP法规涉及的内容大致上一致,都针对药品生产过程的三要素—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人员管理规范,但通过认真比较,能看出美国现行GMP法规和我国GMP规范存在的明显区别。
中国执行的GMP主要参照WHO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标准,强调硬件设施,如厂房设备的清洁和防污染,要求设备与生产相匹配。相比之下,美国GMP更重视软件管理和人员素质,包括操作人员对工作的理解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认为人员操作在药品质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责任制度。
通过对国内外各类GMP内容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及出口食品加工企业卫生注册规范与其它的GMP在内容、法律效率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但美国的GMP比我国的《出口饮料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还强调了以下几点:人员 用于处理食品的手套应处于完整无损、清洁卫生的状态。
大,还不是一点点的差距呢,US FDA的普遍原则是除了明令禁止的东西,生产商需要自己证明其合理性和有效性。SFDA普遍是相对较死的要求。不过现在想过新版GMP还是很难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无菌制剂只过了100多家。过FDA需要先从理念上改造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才行。所以FDA对于中国来说,很难。
新旧版GMP的区别如下:参照的标准不一样。对沉降菌监测时间长短不同。
你要比较的是FDA(美国)和SFDA(中国)的GMP的异同吧,而且主要是针对制药和保健品、医疗器械的范围,楼上的回答根本没看清楚意思。最直接的差异在于,FDA强调的是CGMP,也就是动态的GMP(生产状况下)。而SFDA目前所推行的还是静态的GMP(静止状态下)。
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遵循班组、车间与公司三级结构,每一级都以严谨的态度执行,确保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精密的进口检测设备是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红外分光光度仪、荧光分光光度仪等,这些高端仪器为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摘要]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保证药品的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在通过GMP认证之后,如何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既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目前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分别从组织机构和员工培训、文件管理、质量管理程序及制度、验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GMP,换句话说,GMP体现了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国家通过GMP认证,确认制药企业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制药企业构造这样一个体系,可以用最有效方式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GMP是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质量要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的管理活动实现。
山东省神农医制药厂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持以高度的严谨态度。他们构建了一套严谨且高效的品质保证体系,确保了总经理对产品质量的全面掌控。在管理机制上,公司设立了质量保证处,派遣质量员驻扎在各个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得到严格把控,质量否决权得以切实执行。
进入21世纪,华药股份公司成功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生产活动严格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有29个品种的产品通过了采标认证,企业内部设立了高于法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确保出厂产品的高质量。